社区中医药服务指南发布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09-08-14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1个以上中医诊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数需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

本报讯 (记者任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在社区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中医医疗、中医康复、中医健康教育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规范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对中医药科室建设,《指南》提出,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社区工作室、中医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或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上级单位)统一配送和代煎。

对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指南》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同时,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

对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指南》提出,针对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并实施社区中医干预方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普及中医疾病预防知识,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增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中医药预防与养生保健主要服务方式有,针灸养生、推拿按摩及经络养生;四时养生;食疗与药膳;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及气功导引等。

对中医医疗,《指南》提出,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开展连续性的诊断、治疗、护理。《指南》详列了社区中医药常见病证,对慢性病、家庭中医药服务、社区中医护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立以中医知名专家领衔的社区名中医工作室,开展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服务。《指南》同时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协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集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科研合作等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指南》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干预方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中医康复室,配备必要的中医康复设备,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对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康复服务。此外,通过开展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社区中医健康咨询、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等活动,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

据悉,自2003年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南》涉及到全国26个省(区、市)的55家示范区的实践经验,涵盖社区中医药服务政策、管理、网络、队伍、服务功能等,是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规律性、规范性做法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广泛性、通用性以及操作的实用性。